发现《黑神话:悟空》在这儿取景,于是说走就走。 看完发现,后悔没早点来
总体
平武报恩寺整个寺院坐西向东,沿中轴线修建,寺门前有八字琉璃墙、台阶、狻猊,寺前广场上置经幢。寺院始建于明正统五年(1440年),至英宗天顺四年(1460年)全部竣工。与青海瞿昙寺、北京智化寺等是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明代早期建筑群落。
第一院落起于山门,止于天王殿,中有三桥相连,北置钟楼一座,山门位于中轴线前端,是报恩寺的正门。钟楼位于一进院北侧,天王殿建在近1米高的台基上。
第二进院落为大悲殿与华严藏,分别位于二进院落两侧,建筑形制相同。
御碑亭位于第三进院落南北两侧。南北长廊位于第三进院南北两侧。东起华严藏、大悲殿、西至万佛阁。万佛阁在报恩寺中轴线末端。
山门
山门面阔五间,进深两间,屋顶样式为单檐悬山顶,中间挂匾额“敕修报恩寺”,为明代四川唯一状元杨慎所题。
报恩寺始建于1440年,历时20年才修建完成。寺庙里你能看到的木构件基本都是楠木的,楠木质地坚硬,及耐腐蚀,所以让报恩寺屹立500年,历经几次大地震不倒。
天王殿
天王殿面阔五间,进深两间,单檐歇山顶,殿内供奉东方持国天王、南方增长天王、西方广目天王、北方多闻天王
塑像有典型的藏传佛教风格

华严藏(zang)殿
华严藏殿面阔三间,进深三间,重檐歇山顶。殿内正中有一座国内保存最好的转轮经藏,转轮藏高11米,直径7米,凭借一个人的力量就可以使其转动。抬头仰望,精雕细琢的万千楼阙,无不让人赞叹。


大悲殿

大悲殿面阔三间,进深三间,重檐歇山顶,形式与对面的华严藏殿一样。殿内有一尊高约9米的千手观音立像,其正身由一根整楠木雕刻而成,身后呈扇形密布1004只手,每只手还有一慧眼。大殿里周围有明代的浮雕泥塑壁画,讲述了从妙善公主到观音菩萨的成长历程。


大雄宝殿
大雄宝殿面阔五间,进深四间,重檐歇山顶,殿后有抱厦,屋顶覆盖绿色琉璃瓦。寺内的柱额梁枋、天花藻井、脊饰瓦当,香炉、匾额、钟钮等处都有龙的形象,据传寺内有9999条龙,然而在大雄宝殿佛祖前面有一张“当今皇帝万万岁”的龙位,合计就是万龙之寺。



万佛阁
万佛阁面阔五间,进深三间,三重檐歇山顶式两层阁楼,上铺灰瓦,绿剪边。万佛阁和大雄宝殿内有规模庞大的明代壁画,属于明代早中期典型的工笔重彩,沥粉贴金“道释画”类型。目前只有看到大雄宝殿的壁画,万佛阁二楼未对外开放,二楼的壁画也是寺庙内保存最好的。
其他

寺庙内还有碑亭、钟楼、僧房等其他建筑。


碑亭为十六柱重檐八角攒尖顶,下檐为四角,此建筑样式全国唯一。


碑亭内有两座明代石碑为《九重天命碑》和《万乘皇恩碑》,碑体内容为“瓦剌留学生”明英宗朱祁镇的圣旨。